简单地说,书分两种,好卖的和不好卖的。好卖的可以带来利益,出版商会贴身紧逼,千方百计与作者签订合同,购买版权。比如**作家王跃文的《大清相国》一卖就是上百万册,对他围追堵截、找他买版权的出版商有一个连。
谁也不想做赔钱的买卖。如果书稿预测不好卖,出版商便不会理睬,退稿,或者委婉劝其转投别的出版社。——在这种情况下,作者如果想将书稿出版,就得给出版商提供部分资助,保证图书顺利出版。
这个资助是多少呢?取决于书稿的字数、印数、印装方式、纸张等。
举例说明,假如一本书200千字,开本160*230,320页(10个印张),内文80克胶版纸单色,封面250克铜版纸四色,平装,印刷1000册,我们看看成本:
一、正文排版
10元/页,3200元
二、封面设计
市场价1000-4000不等,算2000元
三、编辑费
10—30元/千字,以20元/千字计算,4000元
四、校对费
10元/3校次/千字,2000元
五、审读费
专业类稿件,尤其是涉及到重大题材的选题,有此费用,以30元/千字计算。这里暂不计入。
六、印刷装订费
12000元
七、运输费
500元
共计:23700元
这都是实打实的成本,出版社从这里获利的只有一项:编辑费,也就是4000元。问题是这4000元只够给编辑的劳务费。一个编辑一个月也就编两本书,全给编辑也就8000元,刚刚够一人的低等月工资。
出版社什么也没赚到。
这种情况下,出版商会要求作者提供出版补贴,这个补贴根据出版社的品牌价值而高低不一。老牌的大社,比如商务、中华、人民,他们要求的补贴肯定高于一般社,带中的中央级社又高于地方社。通常而言,北京的出版社要求的补贴在3.5—5万之间,地方上的小社比这低些。
这个补贴要求有其合理性:
一、这种书的重版价值很低,就是说通常不会重版,一锤子买卖,而出版的利润多来自再版,反复加印。这种书今年赚了3万,明年就没了。而有市场的书,来年、后年甚至多年以后都可以加印,不断产生利润。
二、中国每年的图书总量是有控制的,也就是说每年提供的书号有上限,分配给出版社的书号有定额,这就决定了书号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。出版社自然倾向于把书号分配给能产生更多效益的选题,而不是